杏悦2娱乐
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杏悦2娱乐 > 业务范围 > 珍宝岛之战后,中苏剑拔弩张,为什么最终没有爆发大战?

珍宝岛之战后,中苏剑拔弩张,为什么最终没有爆发大战?

发布日期:2024-09-09 08:42    点击次数:11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浮生

周总理中南海办公室的工作台历上,日复一日地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程,然而1969年10月20日到1970年2月这几个月,却令人意外地出现了空白。

而这段空白的背后,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个最紧张,最危急的时刻。

那个时候,苏联已经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了,新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不过最终战争并没有到来。

如此危急的时刻,为什么最终会变成一场“虚惊”?

苏联到底在顾虑什么?

苏联战败、展开报复

从1959年,中苏关系交恶开始,双方就不止一次的就边界问题开始相互指责,边界含混不清的地段也开始不断发生冲突。

1968年1月5日,苏军装甲车撞上了中国边民,4名中国边民丧生,这成为了纠纷中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

12月27日,苏军殴打中国边防巡逻人员。

紧接着,1969年1月、2月间,又发生了数起冲突事件。

3月2日,中苏两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两国间第一起边界武装冲突,15日,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激烈冲突,甚至动用了重武器。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珍宝岛事件。

这件事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从3月5日开始,毛泽东就提出,中苏之间有爆发战争的严重危险,号召全国人民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话是这样说,但其实,毛泽东等高层领导人并不想扩大冲突。

珍宝岛之战,对于中国来说,只是想给苏联方面一些教训,让其收敛挑衅的行为。

可是苏联却不这么想,这场仗直接将苏联人打懵了。

他们绝对想不到,中国军队在边境兵力人数、技术装备和火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将苏军打垮。

在战争进行之时,高层领导人还在出访。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去了印度,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去了匈牙利。

以至于苏军前线指挥官的救援报告都没人批,最后因为没有等来援兵,发报告的前线总指挥官也被打死了。

所以战争失败以后,苏联开始担心中国有大规模发动进攻的意图,以至于外交部都开始组织从中国撤侨了。

这个时候,

一些情绪激动的军人就开始扬言,必要时,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先发制人。

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则一直主张,要和中国高层进行接触,缓和关系,不要把中国“逼上梁山”。

就在柯西金表示要和中国进行交涉的时候,苏联高层内部还是认为,

毛泽东一直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次也很有可能会采取极端行动。

因此,只有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让中国感受到切实的威胁之后,中国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于是,

苏联一方面开始秘密通知东欧各国,可能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以观察东欧各国的反应,另一方面,苏联则展开了报复行为。

8月13日,苏联的两架直升机和数十辆装甲车,装载着300余人,袭击了新疆裕民县铁列克地界的中国边防巡逻队。

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确实是出乎毛泽东的预料。

紧张局势、一触即发

虽然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做好战斗准备,但是中央领导人在分析了国际形势后,还是倾向于认为,苏联一时没有发动大战的可能。

因此,中国也并没有做好真正的战斗准备。

苏联的报复让中央领导人意识到,苏联一向是习惯于先发制人的,苏联主动入侵捷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苏联能主动入侵捷克,那就不排除它会入侵中国。

此前,中央领导人也一直认为,苏联如果打进来,中国虽然装备上比不过苏联,但是打人民战争是中国的强项。

就算苏联丢原子弹,中国地广,况且,我们自己也有原子弹。

但是,苏联居然在新疆发起挑衅,这是中央领导人没有想到的。

此时,毛泽东已经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来自原子弹的威胁。

中国的人口和大工业都集中在大城市里,尤其是中央的领导层都集中在北京,万一苏联真的失去理智,那后果,是中国难以承受的。

尤其是知道了苏联已经开始试探东欧各国对苏联向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反应后,中央立刻开始了防战部署。

城市的人口开始疏散,工厂开始迁移,所有人开始深挖洞、广积粮,以备核大战的需要。

就在战争的阴云越来越厚的时候,苏联却传来了有意缓和的消息。

柯西金飞往北京,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晤。

周恩来直接表明态度,中国国内的事情还忙不过来,根本无暇打仗,苏联所谓的中国战争威胁论,根本就是谣言。

柯西金也是一直主张双方缓和冲突的,因此会后,柯西金提出,签订一个双方互不侵犯、互不使用武力的协定。

看起来,战争的阴云好像要散去了,中国高层内部却并不这么认为。

毛泽东认为,这根本就是苏联的阴谋,这是他们故意放的烟雾弹,就和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派使臣出访美国,迷惑罗斯福一样。

因此,中国方面不仅不能放松警惕,反而要更加积极地做好战备措施。

根据安排,毛泽东在10月14日就转移到了武汉,周恩来率领军委办事组成员转移到陕西,其他领导人也分别进行了疏散。

各大城市进行防空演习和大规模疏散,仅军队疏散人数就达到了94万余人。

因为当时大批干部被下放到干校,因此很多下放地都迁往外地,重要档案秘密运往西南。各大城市也都开始挖人防工事。

全国的紧张氛围可想而知。

不过,最终,这场战争并没有爆发。

1970年2月,苏联突袭的警报解除,一切逐渐开始恢复正常。

从一开始,这场冲突的根源就在苏联,中国始终是被动的,是受侵害的。

那苏联为什么最后没有发动战争呢?

顾虑重重,不敢动手

苏联之所以最终没有动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

苏联有核武器,中国也有。

中国不是弱小的捷克,苏联在给中国实施核打击之前,也要深思熟虑,考虑到中国的反击能力。

在研制核武器时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要想反对核武器,就要先有核武器。可见当时的领导人决定发展核武器,是多么深谋远虑。

不仅仅是核武器,中国当时陆基导弹力量的部署,也让中国有能力从中苏边境任何一个地方,向苏联领土纵深发动进攻。

除了有反击能力,中国早就建立起了以防御为主的核战略体系。

从6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许多工厂进山、进洞、分散的措施。

全中国的各大中小城市,也都有民用的防空地道设施,这些防空设施基本能够将全国7亿多人口全部隐蔽起来。

中国的防空洞规模,完全可以排到世界第一位。

所以,即使受到苏联百万吨级核武器的攻击,中国也能够出现极高的存活率,苏联根本无法实现其想要的打击效果。

曾经叛逃美国的苏联克格勃高级官员和美国学者也都曾表示,

如果不是中国严阵以待,做好充分的准备,苏联完全有可能在30分钟内突袭并且摧毁中国的核力量。

苏联当时没有发动大战的第二个原因,是来自美国的警告。

古巴导弹危机危机之后,苏联领导人也对美国产生了一丝忌惮,因此在对中国行动之前,苏联也必须要了解美国的态度。

对于这件事,美国表示,它们不会容忍苏联做出对国际和平有极大破坏的事情。

不仅如此,9月底,基辛格还秘密访问中国,向中国领导人赠送了有关苏联军事活动的、敏感性极强的情报。

美国的警报确实增加了苏联的顾虑,况且,苏联也担心,一旦对中国开展,也会消耗其自身的力量,这样就减少了对美国的遏制。

一旦美国在背后对苏联发动进攻,那苏联也要承受无比沉重的代价。

第三方面原因,一个国家所有的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要得到利益的。

但是苏联对中国开战,并不会使其得到任何利益。

首先,想要攻击中国,至少需要10亿吨乃至40亿吨级的核攻击力量,短时间内投入如此多的核武器,其产生的放射能,也会使苏联一部分地区受到影响。

这些放射能也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受到影响,到时候苏联势必会遭受全世界的反对和谴责。

再说,就算苏联不在意这些,但是从破坏的中国,苏联也得不到任何东西。

在种种原因的综合考量之下,苏联还是没有让战争发生。

不过这件事却对中国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直到1970年之后,毛泽东都一直认为苏联的威胁依旧存在,因此他抛弃了意识形态的顾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决心和美国缓和关系。

此时的美国,也抓住了时机,开始释放友好信号。

中国的外交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趋象。

发布于:天津市